-
不惧风沙遮望眼,甘作大漠播绿人,阿拉善沙漠治理初见成效。侄子这几年一直都在沙漠化治理工程(种草方格、种植梭梭)上艰苦奋战,也算是这个行业的行家里手。 内蒙古自治区2025年“三北”六期工程防沙治沙项目暨三大沙漠林草锁边带“合龙”战开工仪式在阿拉善右旗举行。三大沙漠锁边工程是一项旨在遏制巴丹吉林、腾格里、乌兰布和三大沙漠蔓延的重要生态项目,于2025年2月28日启动,要求于7月6日完成。通过铺设1856公里的防沙阻沙带,成功将三大沙漠合围,进一步筑牢中国北方的生态安全屏障。 侄子所在的公司这几年基本都是在阿拉善和鄂尔多斯沙漠腹地施工。今年他们也投入到三大沙漠锁边工程攻坚战中。沙漠腹地自然环境十分恶劣,无房、无水、无路、无电。黄沙漫漫、荒无人烟,春天一场场的大风,吹的连眼睛也睁不开,吃饭都感觉满嘴沙尘。夏天地表气温高达近60度。工人们都是从甘肃周边雇佣而来的,种植一亩草方格人工费200元。工人们住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,吃水和种植用水全靠罐车运输而来。 寸草遮丈风,方格锁流沙。通过人工种草、工程固沙、封沙育林等方式,相连成片、依次铺开的草方格,形成一张巨网铺展开来,将流沙牢牢锁住。但是要保持梭梭种植成活率,需要持续投入和维护。听侄子说,阿拉善的降水量少蒸发量大,地表水位深,打井困难,种植难度要远大于鄂尔多斯。他们种植后至少10天就要浇一次水,每次浇水全靠车辆一车一车拉运至种植基地,浇一次水费用高达30多万元。如果老天帮忙,下一场雨,既节约费用也能提高成活率。即使今年成活了,但来年干旱少雨又枯死了,必须要继续投入和浇水维护。需要一代代人持续发扬“艰苦奋斗、无私奉献、锲而不舍、久久为功”的阿拉善治沙精神。 通过40多年的沙漠治理,效果很明显,流沙被固定住了,风沙少多了,沙尘暴也没那么频繁,荒漠逐渐变绿了。虽然沙漠腹地还没完全变绿,但与以前年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看到这些年的变化,心里很感慨。种树种草看起来小事,但能坚持这么久不容易。阿拉善的成功,就是阿拉善人一点点努力的结果,这种坚持就是中国人的精神。举报